读书乃工作之本

发布时间:2017-11-10 16:03阅读次数:
分享到:

张潮在幽梦影中说“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

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我的癖好,就是有个小小的书架,在静静的夜晚去读自己喜欢的书,闻着书香,去品味人生百态。

最近读了冯骥才散文集《珍珠岛的可爱》,《春天的清新》,《夏天的苦闷》,特别是《挑山工》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挑山工的艰辛,以及挑山工的精神,挑山工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扁担两头的绳子挂着沉甸甸的货物,登山的时候,他们的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挑山工是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坚韧不拔,奋力攀登的精神,其实我在黄山也碰见那一个个穿马甲,挑着一,二百斤重担,奋力向上攀登的挑山工,在他们的担子里,有大到柴油,小到黄瓜,山上所有的食物都是他们挑上来的。作为游客有的空手,有的背十几斤的旅行包,登山时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正因为这样,当挑山工从我们身边经过时,人们无不主动让道,并对他们啧啧称赞。“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优美的自然风景,吸引每年黄山游客300万人,而一名挑山工每年要挑3万多斤,要走3000公里,挑山工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黄山挑山工谢星,47岁,他每天从黄山云谷寺中转站挑货上山,最近7.5公里,最远11公里,山高路陡,连续几十级台阶,特别是下大雨天,遭遇恶劣天气,经常衣服全身湿透,可是他很乐观,经常以编“顺口溜”的方式来驱除疲惫,“坐在这里歇歇腿,看看风景美不美,吃点东西喝点水,保你今天不后悔。”,顺口溜朗朗上口,也给精疲力尽的游客顿时来了精神。挑山工的每一步都要挑战体力和意志的极限,黄山以最原始、最自然的风光展示黄山之美,黄山挑夫也以最俭朴,最辛苦的方式获得生命的尊严,他们双肩挑起的不只是生活,更是一种对生命的追求。

读冯骥才《挑山工》让我想到很多,也收获很多。作为一名押运人员,读书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可我们有些人在工作中,平时不是计较工作时间长短,就是计较工作任务的轻重,有的人为生活感到自卑,其实工作本无贵贱之分,只是分工不同。

押运人员首先要热爱这项工作,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去做好本质工作,押运工作无小事,“踏入运钞车就是踏入战场”,做到“三个时节,三不分”。爱护枪支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这些耳熟能详的语言,总在耳边响起。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不少押运人员,每天早上五、六点钟起床上班,晚上七、八点钟下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毫无怨言,他们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坚持了一年又一年,他们对公司满怀着期待,满怀着忠诚,不仅仅抒写对公司的热爱,也抒写对家庭,对孩子的热爱,现在公司在各级领导的努力下,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方向,为公司的各项发展出谋划策,他们用新的理念与时俱进,关爱队员,用新的形式载体,去阐述公司的发展观。当然,公司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员工,离不开员工的学习。读书改变命运,在学习中,思想才能不断提升和进步,有的队员,家境富裕,本该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可他偏偏热爱押运事业,风里来,雨里去,在训练场汗流浃背,无论是队列、拳术都能做到一丝不苟,认真刻苦训练,正因为有这样顽强拼搏的精神才使我们的工作蒸蒸日上。

我们要学习挑山工的乐观主义精神,不畏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读书使我们有一双睿智的眼睛,看清人世间的“美与丑,善与恶”。要提高押运人员的知识,就要多读书,读好书。读书是公司为发展企业文化制定的一个举措,每个中队都有一个书架,都养成读书学习的好习惯,每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把公司的的企业文化办得红红火火。

作为押运人员要学习挑山工那种自强不息,不怕困难,敢于挑重担,敢于攀登高峰的精神。男儿当自强!自强由心所生,为行之始,没有自强,又何来意义。

在北国,风沙弥漫,金达菜花不畏艰险,傲然挺立,迎风怒放,以绚丽多彩的花朵点装大地,在它带来怒放的生命那一刻。古人说:开卷有益,读书益智,读书强能,所以选择读书学习,就是选择进步!

西汉文学家刘向有句名言“书犹药也,善读而医愚”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香,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这些精辟之字说明学习文化的重要性,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也是振兴国家与民族的强大力量。

人生路上,道路坎坷。让我们保安人员多读书,在每天辛勤的工作之余,多学习文化知识,我们才能

在晨光喜微中,迎来自云层缝隙中透出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