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忽然心血来潮,想吃岗集的千张了。受伤之前每个月至少要去一趟岗集,虽是乡村集镇,但离寓所仅十多里地,沿着四里河路并入合淮路,也就十几分钟车程。
说走就走,早饭后即与女婿驱车前往。合淮路历经两年大修,已完全旧貌换新颜,一路还算顺畅,只是临近街口的道路因还在修缮,过往车辆时常造堵。
念想岗集的千张,大约要从09年搬至桃花园开始,也是经同事介绍此处的千张、干子、豆腐如何之好吃,如何之有嚼劲,如何之锅烧香,香漂四溢。周日携妻第一次前往,喧嚣杂闹的集市上,卖千张豆腐有十几家,哪家最正宗?迷惘中请教一卖莱老人,老人家闻言,随手一指旁边一卖豆瘸摊位。将信将疑从女摊主手里买了两斤千张,两斤豆腐,回家一烧果然味道鲜美,不同凡响,征服了全家人的味蕾。自此以后,一发不可收。休息日时常驱车光顾,不为别的就是为了买些她家的千张、豆腐。
千张结合肥通裕叫“千张疙瘩”,其实关于千张的吃法天南海北数不胜数,但在合肥土菜中;千张结烧肉,千张卷,千张丝蒸咸货,千张丝炒韭菜,小笼粉蒸肉都是比较受欢迎的大路菜。特别是用千张垫底的小笼屉粉蒸肉,肉糯香,肥而不腻,垫底的千张浸润了油脂与米粉香,更是令人垂涎。过去周边逢集,卖完菜蔬的农人们,总会奢侈地买上两根大油条,用一块千张包裹着,边走边嚼。那份亨受短暂驱散了他们劳顿的艰辛。
现在城里市场上大部分豆制品都是工厂化生产,而农村集镇上的豆制品大多为小作坊手工制作。
过去人们通常把:撑船,打铁,磨豆腐,称为三百六十行里最辛苦的三个行当。据女摊主介绍,过去她家磨豆腐一般每天黄昏就要开始磨豆浆。手推百十来斤的石磨,一勺一勺把浸泡好的黄豆臼进石磨眼,细白的豆桨一点一滳流淌着,子夜时分,近百斤的豆子终于磨完了。接下来就是把磨出来的豆浆用纱布过滤,之后再放大锅里煮,待翻滚后加入石膏点卤。这是一个凭感觉,凭经验,凭智慧的关键环节,稍有不填,前功尽弃。最后再趁热把点化好的豆花分别倒入豆腐、干子、千张等各式模板中进行压榨,凝固。这样的一圈忙碌下来已经快天亮了,于是赶紧挑着这些模板去赶早市。中午收摊回家,下午又将接着同样的忙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样的营生,怎不辛苦!?
现如今她们除了磨豆桨改用机器磨,其它环节仍沿用手工制作,特别是千张制作仍采用一层布一层千张压紧压实,所以她家的锅烧千张坚韧有嚼劲。集市上她家的豆制品最受欢迎,本地人自不必说,周边很多人亦慕名而来。供不应求是常事,昨天我们就差点没买着,幸亏她中途又回家讨了一趟货,否则还真就买不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