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默默的传承

发布时间:2017-11-27 09:35阅读次数:
分享到:

家,是一个加油站。每当我工作一天,身心疲惫的时候,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家里,父母一句温馨的叮嘱,爱人一丝甜蜜的眼神,孩子一个嗔怪的撒娇,都会让我身心轻松,信心满满。
      
家,又是一弯避风港。当我在外为生活奔波,不顺心或受了委屈,甚至情感上受了伤,都可以躲到家里,让温情洗去烦恼,让亲情抚平创伤。
家,是一盏灯火。无论我漂泊到哪里,离家有多远,心中只要有这盏灯,我就不会迷失方向,总会找到回家的路。
      
而良好的家风,是一个家的灵魂,是一个家的基石。勤俭忠厚,老实做人,潜移默化地在我们的心里养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温良恭俭让的家风家规。下面是我年轻时,几个啼笑皆非的小故事,也许其中就能看出某些温暖而又闪光的东西。
      
我初中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农村节目组举办一个国庆征文,我的一篇散文《瓜好月圆 人美》获奖,并在电台播出。当时得到80元稿费,我屁颠屁颠地去商店买了一套红色带杠子的球衣,还买了一双白色的运动鞋。晚上从镇上放学回家,穿着白球鞋,脚步好像轻快许多,一阵风似的跑回家。妈妈看着我,一言不发,继续忙手中的农活。等到吃晚饭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妈妈走到我的面前,抬手狠狠地甩了俩耳光。说:“我还没死,你就穿白鞋给我戴孝啊? 我眼泪汪汪,委屈地把眼光移向姐姐,似乎想从姐姐那找到答案。姐姐是一个纯朴的女孩,从没上过学,不认得字,平日对我们几个姊妹都十分疼爱。姐姐拉着我说:“我们这里,长辈去世时,家人才能穿白色鞋。这是规矩。父母在世,孩子们是不能穿白鞋的,这叫不孝。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穿过白鞋了,直到母亲去年过世,一家人才像举行仪式一样,在哀乐声中,统统换上白球鞋,给辛劳一生的老母亲送行。
      
我们这代人,童年的时候,物质生活都很贫乏。盼着过年,是我们最开心的事。因为过年了,我们就有好吃的,就有新衣服穿。我们家,是兄弟姊妹6个,全靠父母在生产队里挣工分过日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每到入冬,队里农活少了,父亲、母亲、哥和姐他们轮流手工纺织棉花、织布。那时,家家都有一辆或两辆纺车。这种布,妈妈叫它家织布。过年了,妈妈就会亲手用自家纺的棉布,做上一两件新衣裳。搁现在,依然是抢手货,全棉的,纯手工。那是一种棉质的呵护啊,温暖贴心。因为我在姊妹里排行老三,所以新衣服就可能没我份,当然,哥哥们穿过的不算太旧的衣服,我是可以得到一件的。妈妈说: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才是老三老四的。心里不觉有点不愉快。有一年大年初一,我早早爬起来,想抢弟弟们的先,为了点燃那一小挂鞭炮。当我起床时,看见床头放着一件新衣服,那是妈妈缝给哥哥的。我赌气地把衣服扔到哥哥的床上,说:“你的衣服,干嘛放在我的床上?哥哥揉了揉睡眼朦胧的眼睛,懒懒的说:“三弟,你过年后要上学读书了,以后就是一个文化人,不能老是穿旧的衣服。免得同学们瞧不起你。呵呵原来是哥哥乘我睡着了,悄悄把他的新衣服放到我的床上,送给我穿了。
      
古有孔融让梨,今有哥哥让衣。
      
这就是我们家的规矩,也算是一种家风吧。希望我的孩子,也能这样默默地遵守家规,自尊自强,一代一代地,把好的家风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