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那一抹浓浓的年味
l 单有利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流水的光阴匆匆而过,转眼已是年终岁末。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心中却难免有一丝淡淡的忧伤,由于老家在几百公里外的皖北农村,从2006年参加押运工作至今,只有一次在老家和家人一起共度除夕。
每逢佳节倍思亲,对家的思念,亲情的向往,思绪仿佛又把我带回那个生我养我的村庄,爸爸劈柴烧锅,妈妈忙着篜大馍、炸麻花、炸丸子,满院都是浓浓的香味。过年真好……
小时候特别喜欢过年,过年意味着有肉吃、有新衣服穿,可以放鞭炮玩,甚至还能收到好几块钱的压岁钱。“吃罢腊八饭,就把年来办。”实际上,一进入腊月人们就开始准备年货。集镇上各色店铺早在门前支起了货摊,摆满了过年的各种物品,吃的、穿的、用的,年画、对联、烟花炮竹等等应有尽有。小孩跟在大人后面,挤来挤去,虽然冻得鼻涕流多长,但依然很快乐。
贴春联、放鞭炮,辞旧迎新才有过年的味道。记得,小时候家里穷,春联都是在集市上买回来红纸找村里有文化的人帮忙写。上了初中以后,随着知识的丰富,于是家里的春联都是我来写。虽然不像别人写的那样龙飞凤舞,但也能做到一笔一画,保证不得有错别字。那时候的春联讲究多、有意义,猪圈、牛棚要贴上“六畜兴旺”,自行车贴上“日行千里”,门口一颗大树贴上“抬头见喜”,就连盛水的水缸上都贴上“细水长流”等等。小孩子都喜欢放鞭炮,年三十夜里大人忙着放开门炮,小孩也不闲着,三五一群打着灯笼到处跑着,捡没有炸开的炮竹玩。
当然了,最向往的还是拜年、走亲戚,不仅能吃到好吃的,还能收到压岁钱。大年初一就开始走亲戚、拜年,每家每户客来客往,热闹非凡。大人小孩都穿着新衣裳,脸上挂着笑,路上碰到了熟人,就互相问候、祝福,大家都客客气气的。最难忘的就是正月初二去外婆家,那时候交通不便,又没有车,大人挎着个竹篮子在前面走,一家几个小孩在屁股后面跟着,要是遇到下雪天,一路上还能摔几个跟头,几公里的路走下来一点都不感觉到累。
沧海桑田,时光荏苒。转眼那个疼我的外婆也已离开我们好多年。如今,我已为人父,过年虽没有刻骨铭心的物质等待,却依旧有割不断的亲情、乡情!
过年,是对父母家人安康的思念!
过年,是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期盼!
感受年味
l 黄志华
提起过年,眼前浮现着往昔过年的一幕幕,心中便会有无限感想,回忆里的“年”是饭菜的香味,空气中弥漫着久久难以消散的火药味,家家户户都团聚在一起,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过年早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渗透进了我们的思想,流进我们的心底。
儿时的“年”给了我无比的快乐和期待,穿新衣服、丰盛的年夜饭,最高兴也最期待的是长辈们给的一封封大红包,好像过年就意味着许多好事都能赶到一起发生,过年是那么的令我期待,那浓浓的愉悦氛围使我向往,那时的年味是甜蜜的味道。
随着时光推移,成年以后,因为学习和工作的原因与家人总是聚少离多,每逢佳节倍思亲,家乡始终是在外游子魂牵梦萦的眷念,所以越到年关就越想着早点回家与父母团聚。我相信不光是我,每个出门在外的国人都是与我相同的想法,尽管年前交通拥堵,人潮攒动,返程火车更是一票难求,但这些都不能成为阻碍我们回家的羁绊。“唯有思乡切,不问奔波苦”,亲人的一声呼唤足以让远方的游子坚定回家的决心。国外称我国“春运”为地球表面最大的周期性人类大迁徙活动,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过年对于我们亿万同胞的真正含义,过年是一种思念,是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内心深处打上的烙印,时刻在我们内心呼唤着,这种温暖的思念,支撑着我们在外闯荡、拼搏,陪伴着我们度过一生,那时的年味是思念的味道。
时光总是如白驹过隙般飞快,每过完一个年,不经意间就又长了一岁,蓦然回首,我们已经成为大人了,而父母亲也渐渐老去,俗话说“小孩盼过年、大人盼种田”,父母亲用他们的辛勤劳动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中国传统的年味,我们要感恩父母。如今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了,和以往相比之下,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真可谓是天天生日、月月年,想吃啥就有啥,衣服也不用等到过年再换新的,通讯也方便了,电话、QQ、微信可以随时随地联系,对过年的期盼也大不如前,年味渐渐的变淡了,如今我们要把传统的年味传承发扬下去,在过年的时候与家人相伴,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拉拉家常,吃着母亲做的可口饭菜,收获那份久违的温暖,虽平凡但快乐,此时的年,是幸福的味道。
过年,过的是幸福,过的是团圆。
又一年
l 朱洪彬
又要过年了,这些天人们谈论的话题最多的应该是过年吧。提起过年,我感觉最有年味、最热闹的是儿时在农村的过年。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时虽然不似现在这么的富足,但人们大都过上了温饱有余的生活了。每年只要到了
我们这些的小孩子自从放了寒假,心就向着“年”了,因为过年,大鱼大肉可以吃个够;因为过年,可以穿上崭新的衣服;因为过年,可以出远门,去姥姥、舅舅家玩了。年三十晚上,贴上大门联,放了关门炮,一家人围着四方大桌热热闹闹地吃着年饭。吃年饭也有点儿讲究,虽是一桌子的丰盛的菜,但那一盘鱼是不能吃的,这盘鱼要留到年初一才能吃,这叫“年年有余”。有一道菜是必须要吃的,那就是烧粉条,粉条是“钱串子”,吃了“钱串子”,来年就有了一串一串的钱,就会发财。年三十晚上的重头戏是“守岁”,“守岁”拿压岁钱,是我们小孩们一年中最好的捞钱机会。晚上十点、十一点、十二点,虽然眼都睁不开了,但还是不愿睡去,为什么?等着压岁钱呢。
大年初一,村子里可热闹了,大人小孩齐出门,你到我家拜年,我去你家问好,一茬一茬似赶集似的。每至一家,瓜子、花生、糖果大把大把地拿出来,散给客人。“拜年拜年,瓜子朝前;板凳坐坐,瓜子嗑(kuo)嗑(kuo)……”小孩子们哼着这样的顺口溜在村子里来回地穿梭着。从
这几年,自打进了押运公司从事武装押运工作后,我感觉每年过年都很充实、很有成就感。每年的大年三十下午,三点多钟我们的运钞车便在通往各个乡镇的道路上奔跑着。大年初一的早晨,当人们还处在过年的甜美睡梦中时,我们这些押运战士又跨入运钞车踏上了新年的战斗征程。
作为一名武装押运员,我们没有做出轰轰烈烈的事业,但是,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也有我们的贡献!看到储户把大笔大笔的款子存入银行,看到客户满意地拿到了一笔一笔的存款,看到银行的业绩又上了新台阶……过年了,我们虽然有点紧张、有点忙碌,但我们心里很高兴!
过年感触
l 杨毅
时光过得飞快,转眼间又是一年春节即将到来,年越来越近,我的心情就愈发的复杂起来。每每见到大街上熙熙攘攘的返乡人群,透过他们焦虑的眼神、匆匆的步履、沉重的行囊,思绪感慨万千,春节毕竟是最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在外飘荡的游子,不论成功还是失败,辛酸还是快乐,心中永远不灭的是乡情,是对亲人的思念,回家团聚总是他们辛勤拼搏一年结束后的永恒主题。看着他们即将返乡,与家人团聚,收获那份期盼已久的温馨与幸福,不禁使我动容。
记得97年当兵那年,11月份入伍,春节是在新兵连度过的,白天紧张的训练和战备执勤让我根本无暇顾想其他事情。每到夜晚降临熄灯号响起,紧张训练一天的军营也安静下来,我站在岗楼上,手握着冰冷的钢枪,驻地附近百姓除夕聚会的喧闹声和庆祝新年点放的隆隆鞭炮声,在我的脑海里不禁回忆起往昔在家与父母过年的场景,想起一向严厉的父亲和慈爱的母亲,也不知今年没有我的陪伴,二老春节在家过得可好,想到这里,泪水就在眼眶里打转。
2001年,离开部队的我毅然投身武装押运事业。众所周知,武装押运工作的特殊性,对于奋战在我们这条战线的人来说,放假休息是多么艰难。越到过年期间,任务就愈加繁重,人员大批返乡,消费幅度激增,市场资金流动量短期内呈爆炸式增加,给向银行提供现金配送服务的押运行业大大的增加了工作量,当时的我是一名运钞车驾驶员,记得那几年的春节总是疲于奔波,往返于金库和银行网点,过年了匆匆回趟家,接到单位加款任务又要出发了。
从事武装押运行业十几年,从一个毛头小伙子,到已为人父的中年人,从一个刚入职的驾驶员到分公司的副总经理,我已经记不清楚有多少年头没有和家里人好好过个年了。父母老了,儿子大了,感叹岁月无情的同时,更多的还是我对他们的愧疚。如今在领导岗位上,过年值班备勤,确保押运安全是重中之重,更期盼的是公司所有从事押运事业的战友们每天能够平安归来。我是众多奋战在保障金融战线平安稳定中的一名卫士,他们也与我一样,没有太多的时间在春节期间去陪伴家人,平凡的岗位,平凡的坚守,这是我们决定从事光荣武装押运事业的庄重诺言。
虽然武装押运工作辛苦,但也快乐。过年了,在单位挂起红灯笼、贴对联、开展娱乐活动,和值班同事们一起看晚会,带些慰问品看望那些困难职工,大家一起其乐融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我的心愿是:“愿押运事业安全稳定,家属员工平安健康”,诚祝大家:“春节快乐!”。
过年啦
l 张玉萍
小时候,从有了记忆起,最盼望的节日莫过于过年,过年对于儿时的我来说就意味着漂亮的新衣服、很多好吃的东西、大人给的压岁钱。于是,小小的我,每天都在盼着过年。其实,过年最让人高兴的是准备过年的过程。
二十六,要“炖大肉”,在这一天,家家户户杀鸡宰牛,村里谁家杀猪了、宰牛了,那可是件大事,左右邻居、亲朋好友都会赶来帮忙,杀完牛羊后,在露天搭一口大锅,放在大锅里将肉炖熟,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啃大骨头,那热闹的气氛现在想来还很温馨。
二十九,要“蒸馒头”,头一天晚上要将面和好,放在家里用被褥捂着,经过一夜的发酵,为了使面更加的松软,第二天早晨四五点时起来开始将面反复揉搓、做馒头,又圆又香的馒头象征着幸福、团圆。
大年三十,要“包饺子”,这一天,从早晨开始,家家户户都早早的起来,随便吃点早饭就开始准备包饺子所需要的食材,韭菜、蒜苗、香菜、猪肉等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快到中午时,只听见家家户户剁饺子馅的声音,家中无论老小都加入包饺子的行列中,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的场景真是无比温暖!老人喜欢在饺子中放一枚硬币,谁吃到带硬币的饺子,便会幸运一年。当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的时候,大家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吃过饭后,一家老小都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当春节联欢晚会看完,新的一年也来临了!
此时,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伴着新年的钟声欢唱着“过年啦!”。
记忆中的年味
l 宣朋朋
总觉得小时候过年特有意思,一个小小的鞭炮,一个小糖人,一串冰糖葫芦都能玩上一整天,自娱自乐。
记忆中的过年是磨刀霍霍向猪羊,爸爸妈妈操办年货忙碌的身影。记忆中的过年是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五彩的烟花和震天响的爆竹,记忆中的过年是红包鼓鼓,会收到N多的红包,即使要上交家库。记忆中的过年还会有如期而至恰到时分的皑皑白雪,对辞旧迎新有着满满的期待。为了过年可以好好的玩,寒假还没有开始,寒假作业已经写了一大半了。
除夕的前一天,外公会准备好砚台和墨,烫好新买的毛笔,在中堂的大八仙桌上开始写春联。除夕当天贴春联、贴福字,总是跟在哥哥的后面负责看贴的可对称,说的最多的就是往上一点,往下一点。有时候还会找一些剩余的红纸在上面写上“五谷丰登、家禽兴旺”,偷偷的往粮仓上、鸡笼上贴。感觉贴的越多年味就越浓一样。
还有件最开心的事就是初一早上早早的起来穿上新衣服,然后三五成群的跑到打稻子的谷场上相互开始炫耀,比谁的衣服更好看,越是花枝招展的越是觉的好看。
忙着过年
l 钱军
春节之前,是押运最为忙碌的一段时间,各家银行都要调拨大量现金,以便储户提取。为保证银行的正常运转,这些调拨、送款工作,都要靠我们押运员来完成。这也正是考验我们的关键时刻,在公司领导的部署下,规范有序地运行着。
为了保证各家银行的正常运转,各个车组成员如同一台不停运转的机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顺利完成银行的繁忙业务而不惜加班加点,毫无怨言。因为我们知道,为了更多人过好春节,大家也都十分理解。为了做好优质服务的工作,有时来不及回家吃饭,就在外面随便叫份工作餐,饭后继续投入到紧张繁忙的勤务工作中去,也是很正常的事;有时银行业务量大增,下班延误拖班了,我们就耐心等待,热心服务,大家从没有叫苦叫累,毕竟都是为了过个美满的春节嘛。
年关将至,路上的行人和车辆也会明显多起来,这就给我们的押运勤务增加了难度和安全风险系数。为此,我们的警惕性和精气神也百倍地增强。虽说自家过年的年货很多都还没有置办,但工作热情丝毫不减,工作责任心没有半点马虎。为了更好地做好服务工作,我们起早贪黑,穿梭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坐在押运车里看着来来往往面带喜庆笑容的人群,我们也忘记了劳累……。
难忘儿时的年味儿
l 王化如
天色已暮,窗外车水马龙,匆匆地,是赶往家的脚步。又是飘雪的季节,骤降的气温,预示着“年”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小大寒里,满眼是冬的韵味儿。
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了,因为孩提时代,只有在过年才可以吃好的,穿新的,更是跟家里亲戚串门,与童年伙伴玩耍的好时机。记得那时候村里的孩子们串着唱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年味儿,除了感受迎接过年喜庆的氛围,更难忘的是只有在过年才有的习俗:过年吃饺子,除夕之夜的饺子要包进几枚硬币,谁吃到谁有福。我们大家族的兄弟姐妹都争抢着吃,我吃到的时候多。小时候,平时难见荤腥儿,过年才能大快朵颐。年夜饭会做上满满一大桌子,鸡鱼不可少,特别是鱼一定会有的,一般都会买回一条鲤鱼,一次不能吃尽,大年初一早晨还把它端上桌,取连年有余的意思。在农村,年夜饭一般从年三十下午三点多开始,大人从早晨就开始忙着准备、烹制。大年初一的早晨,还是吃饺子,母亲早把饺子煮好,叫我们起来吃饺子,没等吃完,早起拜年的人就络绎不绝上门了。我们也草草吃过,也跑出去到别人家拜年。街上热闹非凡,到处是拜年的流动大军。除了过年吃饺子,年夜饭让孩子们狠狠地解馋外,过年吃柿子饼子、嗑瓜子、吃炒花生,还有平时很少吃到的糖果,这些零食给我们童年和少年时光带来无穷的乐趣。
过大年除了吃,最重要的就是穿。过年要穿新衣服,不像现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买新衣服,过去穷,多数人家都是在过年才会给孩子买一身新衣服。母亲每到过年,都会给我们姐妹几个每人买一套新衣服,女孩子爱美,每每买了新衣服,都舍不得穿,搁在柜里,一直忍到年初一早晨出去拜年的时候穿,那种心情自是现在不能比拟的。
儿时的年味儿最是浓烈,它承载的是年少的记忆,家的温暖,人间的真情!
追忆春节往事
l 唐峰
前几日,我去省城看望读高中的女儿,送些必备物品,见面后喜悦自不用说,闲话之余,女儿忽然想起了什么,满心欢喜的对我说:“爸爸,很快就要放假了,我要好好玩玩,你要给我买件长绒外套,带筒皮鞋,还有奶油蛋糕,还有···”。望着女儿满脸幸福、期待的表情,我恍如昨日,仿佛回到了我那充满意趣的童年。
小时候,完整记事起应该是七十年代中期,物资匮乏,和现在比那是天壤之别,别说是华服美食,每日除了红薯就是南瓜,连吃顿米饭都显得奢侈,但是到了春节可就大不一样了“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熬糖稀,二十五做糖果,二十六买豆腐,七掸金,八掸银,大年三十换新衣,欢欢喜喜过大年”。腊月二十后,村里就有了年味,大人们忙着杀鸡卖肉,请来裁缝做新衣,孩子们也帮着捡柴火蓐枯草,好让大人们快快熬糖稀,爆爆米花,做糖果,每每听到爆米花“砰、砰”声,每个孩子心里都乐开了花,满村疯跑,直到油灯点亮,大人们声嘶力竭唤各自孩子回家,满村追撵方才一哄而散。
千盼万盼,终于到了大年三十,大人们打浆糊,贴门对,还要贴上漂亮的“五福”,就像现在的窗帘边花,特别好看。我老家是中午吃年饭,盼望已久的年饭上桌了却有些心不在焉,听到外面的断断续续鞭炮声和伙伴们的吵闹声,心早已经飞出去了。吃完了年饭,飞奔而出,伙伴们已经三三两两撅着屁股满地找放漏了的鞭炮,捡的差不多时,每人拿着一根点燃的香,瓦片下,池塘里,雪地上时不时放上一个鞭炮,炸的水花四溅,泥土乱飞,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大年初一是比较讲究的一天,大人们早早地起床,换上只有过年才穿上几天的“新”衣服,开启三十晚上用红纸封住的大门,并且口中念念有词:“大门一开,元宝滚进来,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紧接着要放开门炮,鞭炮响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孩子们听到爆竹声,不约而同迅速起床,风一样闪出,结成同伙,从最年长的长辈家开始,逐家拜年,每一家都有一位长辈整衣坐在高堂,面带微笑等候着我们到来,长辈们给我们每人一把平时见不到的花花绿绿的糖果,孩子们便又起身风一样“刮”向下一家。
年的味道
l 陶庆国
腊梅在枝头翘首以盼,
雪花在空中舞姿翩翩,
年的味道在心中恣意蔓延。
随处可见,
中国红,红成一片,
是节日里最炫的装扮。
倾心听,或近或远,
或长或短,
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不绝耳畔。
千家万户酝酿着舌尖上的美味,随风飘散,
酸甜苦辣咸,
在这里碰撞出丰饶多滋的味觉盛宴,
带着儿时的记忆,故乡的味道,涌入我们的心田。
年的味道,千千万,
唯有一种是来自心底的呼唤,
亲情的凝聚,家人的团圆,
所有的味道,只有此刻,才能激发出弥久愈香中国年味的内涵,
铭刻你我心间,
永远,永远···
新年,你好!
l 音岚
用全部的温柔去祝福
用全部的热情去庆贺
趁着夜还年轻
赶在春风前头,唤一声
新年,你好
窗前五彩斑斓的烟花
引来新年成熟的笑脸
妈妈的乡下
玉米成串的挂在屋檐下
黄澄澄的喜气飘满了家园
说到过年
妈妈的眼里又开始出了久违的火焰
多年前下着雪的某一天
一家人喜气洋洋照的一张全家福
至今想起,妈妈仍笑着合不拢嘴
在城市日新月异的氛围里
倚着大湖名城的肩头
写着一首关于新年的诗
我颤抖的双手
碰落了春天的第一滴露水
在新年的喜庆里
我们谈论往事,谈论收成
谈论十三五美好的蓝图
就在大湖名城辉煌的绿州上
就在皖江大地璀璨的腹地里
6900多万崛起的冲浪者
在十三五崭新的眉头
向全世界
擎起一个江淮儿女新跨越新腾飞的中国梦
啊,新年,你好
您是跟随妈妈丰收的喜悦走来的
您是以蓬勃的雄姿踏遍青山的
当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站在十三五蓄势待发的起跑线上
你,光辉追梦的2016年
必定为我们的胜利檑响战鼓
那时,我们就在大湖名城的扉页上
潇洒地签上一个响亮的名字
------中国 安徽
啊,新年你好